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围绕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民族团结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民族团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提出了新时代加强民族团结的新理念和新思路,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为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坚持党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领导,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决定的。民族团结是全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关乎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幸福安康。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民族团结,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始终能够根据我国国情和民族关系领域出现的新情况,与时俱进地完善民族工作指导思想和政策体系,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民族团结之路。新时代民族团结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和新挑战,亟待妥善处理应对。为此,必须坚定不移坚持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培养使用“明辨大是大非的立场特别清醒、维护民族团结的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的感情特别真诚”的好干部。要把加强民族地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统筹起来,使之成为富裕一方、团结一方、安定一方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根本在于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落实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关键是帮助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探索形成的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维护民族平等团结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国家制度体系和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基础上,依法保障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帮助支持自治地方解决好本地方的特殊问题。民族区域自治不是某个民族独享的自治,民族自治地方更不是某个民族独有的地方,要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把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规定落实好,帮助民族自治地方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加快民族自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着力改善民生,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是不断推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完善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要牢牢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新趋势,强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经济功能和社会功能,调动各方积极性,紧扣民生抓发展,缩小差距,补齐短板,着力解决好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问题,夯实民族团结的物质基础。
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维护民族团结的基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只有树立对法律的信仰,各族群众自觉按法律办事,民族团结才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牢固”。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是全面依法治国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深刻体现了法治文明的时代要求。这就要求我们坚持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维护民族团结的能力,在法治轨道上统筹力量、平衡利益、调节关系、规范行为,确保民族团结在新时代社会的深刻变革中不断得以巩固和强化。具体来说,一是要建立完备的民族法律法规体系。良法是善治的基础,“越是强调法治,越是要提高立法质量”。新时代的民族事务治理,要坚持立法先行,加强民族工作法律法规建设,充分发挥立法对民族团结的引领和保障作用。二是要建立高效的民族法治实施体系。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要推进严格执法,在党的领导下把全面贯彻实施民族法律法规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三是要建立严密的民族法治监督体系。要搞好对民族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以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为契机,形成科学有效的民族法治监督体系,推进相关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和制度化。四是要建立公正的民族权益保障体系。切实做到尊重和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坚持平等对待、一视同仁,反对一切形式的民族歧视。五是要建立广泛的民族法治宣传教育体系。要采取有力措施,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创新宣传教育的形式和载体,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保障民族团结的基础性工作来对待。
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民族团结,基础在于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要深入践行守望相助理念,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维护民族团结,要重视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但民族情感有时是超越物质利益的,思想意识同样重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维护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广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立足统一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和文化观,使各族人民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接在一起,才能拥有更加光明的前途,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要顺应新时代民族关系发展的新趋势,开展各种形式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各民族成员自然而然地接近,促进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构。要切实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的思想基础。